“说好的只买一个零食,到了超市就不听,不让买就发脾气。”
(资料图片)
“刷小视频一个小时停不下来,不让玩手机就发火。”
“家里玩具一大堆,玩完扔一屋子就是不收拾。”
“在幼儿园还懂点规矩,回家就现原形了,刘老师您说咋办?”
“看了一些专家的教育视频,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刘老师您快帮帮我们吧。”
……
开学初家长会上,大家向我吐槽着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大家普遍反映,自从去年居家待了几个月,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在幼儿园能够遵守规则,回到家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呢?很明显,是家长在给孩子建构规则时出了问题。
以往的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开放日、家长论坛等,虽然在更新家长教育理念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帮助家长掌握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上还是收效甚微。面对家长们的“急难愁盼”,我决定运用信息化技术,到“案发现场”去。为了减少干扰因素,观察到真实场景,我请家长利用家里的摄像头录下“案发现场”的视频,再选取典型场景在家长会上复盘,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家长掌握给孩子建构规则的科学方法。
复盘场景一:危险的厨房
昊昊妈妈在厨房做饭,昊昊在靠近厨房的餐桌上摆弄玩具。妈妈做完饭从厨房出来进到卧室,昊昊进了厨房。正当妈妈在卧室整理的时候,昊昊突然在厨房大喊“妈妈快来”。妈妈冲进厨房看到昊昊双手举着油锅,油顺着领口流了一身,锅里的油还在滴。“谁让你来拿锅的,不允许你进厨房,更不允许碰锅,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幸好油不热,这要是热油的话你知道多严重吗?”昊昊妈妈紧张又生气地冲昊昊一顿嚷嚷。
教师支着儿一:不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建构规则
孩子犯错的时候绝不是教育他的时候,而是拉近亲子关系的时候。昊昊妈妈由于担心和着急,一股脑地训斥昊昊,这只会使得本来就受到惊吓的孩子更加不知所措。这时昊昊妈妈应该赶紧接过锅放好,并对昊昊说:“油不小心倒身上了,你现在需要洗个澡,洗完澡妈妈帮你一起把地上的油清理干净。”等开开心心地洗完澡、清理好地面的时候,再告诉昊昊这件事情的危险性,并给他建构规则“想拿厨房里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大人同意”。
生活中有些可预测的事情,比如“超市购物的次数”“看手机的时间”等,可以提前建构规则。一些突发事情则要等到事后再建构规则。因为事情发生的当下,孩子的大脑会被恼怒、悲伤、惊吓等情绪控制,无法理智地思考,即便给孩子建构规则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复盘场景二:姐妹纠纷
姐姐在客厅写作业,妹妹然然趴在一边看姐姐写作业,嘴巴哼唱着歌曲。“别唱了,影响我写作业了。”姐姐说。然然看了姐姐一眼,继续唱。“你想唱去自己房间唱,别在这唱。”姐姐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妈妈闻声走过来:“然然,不要打扰姐姐,别唱了。”然然跑到妈妈身边生气地质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唱,我就要唱。”一边说一边跳,结果嘴巴不小心撞到餐桌磕破了,于是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抱起然然,生气地对姐姐说:“你以后去你房间写作业,把门关上,她不就进不去了吗?”姐姐站起来大声说着自己的不满,一场吵闹开始了。
教师支着儿二:不让失控的情绪主导规则内容
面对妹妹然然的打扰,本来还支持姐姐的妈妈,瞬间因为心疼然然而觉得姐姐小题大做,想法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其实这件事情的核心在于要给然然建构“尊重别人”的规则。然然已经五岁了,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完全应该懂得要尊重别人的感受,不能故意打扰别人,而妈妈却因为然然意外磕破嘴巴,引发了情绪失控,把怨气发泄到了姐姐身上,混淆了重点,引发了亲子“大战”。
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如果我们察觉到情绪失控,要及时按下“暂停键”。不妨让自己“逃离现场”去一边冷静冷静,或者默数10个数再开口说话,免得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更不要因为失控的情绪影响了对事情本质的判断,从而建构错误的规则。
复盘场景三:整理玩具
远远和涵涵在玩游戏,两位妈妈在沙发上坐着聊天,两个孩子因为玩得太兴奋,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玩具都翻了出来,枕头大战、CS阻击战……凌乱场面“惨不忍睹”。聊天之余,涵涵妈妈回头扫了一眼,说:“涵涵,你和远远一会儿要把所有东西整理好哦。”涵涵立刻对远远说:“别玩了,咱们先收拾玩具吧,要不你一会儿走了我一个人收不完的。”远远拒绝收玩具,继续玩,涵涵则在一旁追着他要求收玩具。无果之后,涵涵向妈妈求助:“远远不收玩具。”远远妈妈立刻回应:“远远赶紧收玩具,不然我再也不让你来涵涵家玩了。”远远跑到妈妈身边说:“不行,我就要来。”“不收玩具就别想再来。”两个人争吵起来。
教师支着儿三:不建构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规则
面对一屋子的物品,整理给涵涵和远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其中与孩子分工协作,并引导孩子通过分类整理玩具,如孩子负责整理塑料类和木头类玩具,家长负责整理毛绒类玩具和家用物品,孩子会轻松很多。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适用于学习,同样适用于给孩子建构规则。如果规则是孩子所不能理解或者付出努力也很难达到的,就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孩子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通过观看视频、现场复盘解析,家长对给孩子建构规则时的错误做法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如何正确地给孩子建构规则呢?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了四个具体方法。
一要高质量陪伴,夯实情感。如果平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家长经常缺席孩子的生活,那么就很难给孩子建构规则,就算建构也是孩子迫于压力而服从的结果。很多家长说自己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其实高质量的陪伴不需要很多时间,与其你刷着手机全天陪着孩子,还不如抽出半小时时间全身心地陪孩子做一个游戏、打一场球。哪怕你出差在外,也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视频,说一说工作中的趣事,听一听孩子的见闻,多制造一些你们专属的“秘密”。亲密牢固的情感之下更容易建构规则。
二要树立正确价值观,立场鲜明。在建构规则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哭闹、耍赖不肯配合的现象,这时候就是考验家长价值观的时候了。价值观决定了立场,立场是否鲜明,决定了意志会不会因为孩子的情绪而动摇。如果家长认为“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喧哗”“不经过别人允许不能动别人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无论孩子有什么理由、无论他怎么哭闹,家长都不能轻易地改变立场。反之,如果家长认为这些不重要,则很容易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孩子也会因此一次次地推翻之前建构的规则。
三要持续执行,拒绝松懈。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长期的坚持执行非常重要。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也是一样。以我儿子刷牙为例,当他累的时候、困的时候或者其他任何时候,只要他愿意就会时不时地来试探我的底线。我所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他累了困了,我就请他闭上眼睛帮他刷;如果他纯粹是想偷懒,我就会告诉他牙是必须要刷的,我会等你,直到你刷完,刷完牙就可以讲故事了。这时候如果孩子哼哼唧唧,记住不要生气,不要妥协,只需要平静地坚持就可以。一旦家长内外不统一,意志不坚定,孩子立马就能感受到,就会马上升级他的战术,这样反而会延长建构规则的时间。
四要灵活处理,有趣有爱。《游戏力》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位爸爸和孩子去超市购买周末家庭聚餐需要用的食材,提前讲好不买其他物品,但是孩子偷偷地把一颗糖放进了购物车,爸爸发现后开玩笑地说:“请把糖放回去。”“你差点就成功了对不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随机的、突发的,来不及我们细细思考,也没时间让我们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规则,因此我们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来接纳、包容孩子的小错误。有时一句玩笑的话、一个“我了解”的眼神,就能化解一些矛盾,消融一些尴尬。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
(原标题:建构幼儿规则小妙招——记一次信息化技术在家园共育中的运用)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华幼儿园 刘敏
编辑:袁琳
审核: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