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导航

百事通!崇明这位政协委员“地气”很强!

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王健不时驻足,认真查看某片作物,又或者向身旁农人请教。一问一答、颔首思索间,合作社的“健康状况”便在王健心中勾勒出来。


【资料图】

担任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以来,王健依旧保持着多年来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的习惯。

作为银行业者,这些第一手、最真实的见闻成为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可靠依据,疏通了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崇明区政协委员,王健由此知晓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从而精准建言、为民解忧。正如他所说:“不踩上一脚泥,怎么接得上地气。”

专做“雪中送炭”的人

六月的早晨,天空还飘着细雨,王健带着市场部的年轻骨干,赶到位于港沿镇的锦颖果蔬合作社。走进一座温室大棚,一行人找到了这里的经营者,资深农人张斌。

左边是锦颖果蔬合作社张斌,中间是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市场部年轻骨干,右边是王健

“多亏了你们今年年初提供的信贷支持,我的基地总算盘活了,现在生产经营重新进入正轨。”虽然面色略显憔悴,张斌的喜悦却溢于言表,“就说我们所在的这座棚,我特意造得比一般规格更长,这样单位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十多座崭新的大棚内,种植着向日葵、大丽花等高附加值的花卉以及各色绿叶蔬菜,长势格外喜人。

令人想不到的是,半年前这里还是片疏于打理的露天菜田,加上作物难耐寒冬,入目尽是凋敝景象。“之前两三年太不景气,到年初资金紧张,跑了几家银行融资也接连被拒,当时真是心急如焚。”张斌回忆道。关键时刻,王健和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雪中送炭”,及时汇来几十万元信贷资金,帮助合作社顺利扛过难关,大棚设施也顺利建成,更添了持续发展的底气。此次见到王健,张斌坦率提出,还清先前贷款,同时有序申请后续助农款项支持。

离开锦颖合作社,王健来到三民文化村和经营主开展座谈,了解先前资金的去向,询问景区近期的客流和营业情况。据了解,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这家以江南民俗文化为特色、颇具名气的景区先前一度也遭遇经营困难,同样是来自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的资金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谈话间,几辆大巴车正驶入停车场……如今,景区客流逐渐增加,资金流动也呈现良性增长态势。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不仅提供了多笔融资支持,在资金使用、运维管理等领域出谋划策,还依靠自身资源撬动了不少客流,实现了银行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知农”又“识人”,他有一双“慧眼”

“你怎么判断资金放出后,对方有能力还款?”这是业内人士对于王健工作方法的疑问。而在反复见识到这般“起死回生、越办越好”的案例后,人们佩服之余,好奇更盛:“贷款业务竞争这么激烈,你上哪儿搜罗来的这么多‘潜力股’?”

或许是因为王健有着一双“慧眼”。关于农业,作物种得好不好、设施是否对路子、固定资产和成本规模几何,他里外转悠一下、目光扫过,往往便心中有数了;关于“识人”,王健既有冷峻严谨的目光也有温暖的信念。企业主的眼界、能力固然重要,人品和担当才是信赖和长期合作的基石。

造就这双神乎其技的“慧眼”,绝非天赋,而是后天的磨砺。“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从小干农活,对土地非常熟悉。”王健笑着分享起个中诀窍,“再有就是多跑乡村,多接触人。”投身银行岗位以来,无论职务高低,王健始终坚持常到崇明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跑一跑,和工人、农民、经营主们聊聊。来往得多了,人们遇上难事,就会想起这位“没架子”的银行人,而王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规程制度的前提下帮上一把,信赖便就此建立起来。

王健十分珍视这份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帮助解决问题和隐患,确保经营状况健康有序;有时实在忙碌,他也会通过微信、电话进行联络。“当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感觉自己的经验与之还是比较契合的。”王健说。在他看来,投身银行事业的年轻一代中,有农业经验、农村经历者越来越少。因而,自己走访之余,王健也在有意识地带教示范。“只有走出书斋,接接地气,才能知晓‘农商’‘村镇’的真实情况。”

“建设崇明人民自己的银行”

“崇明中小微型企业和合作社数量很多,分散在各个乡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概括为小额、零散两个特征。”王健总结起这些年来的发现,有些感慨——对多数国有大行和民间银行来说,要对接这样的客户,既困难重重又毫不“划算”,“加上经营者获取信息能力、避险能力普遍不高,作为银行,要做通他们的工作,并且还要保证自身的良好运转,实在不是件易事。”

这需要巨大的决心和使命感。作为一家国资控股、扎根崇明的村镇银行,普惠金融、专注小微、服务“三农”的基因刻在了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的骨子里。“我行于2009年成立,为的就是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各方通力合作,苦干两个月成功开业,这也成为全市第一家村镇银行。”作为筹办工作的全程参与者,王健没忘记那时的喜悦和期待,更记得当初的理想信念——要建设崇明人民自己的银行。

在王健的努力带动下,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共赢”的价值观,深耕崇明城乡,把服务“三农”事业列入主职主业,在经营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把中小微型企业工作真正做通了。同时,面向广大城乡居民,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持续建强资金安全保障,提供最优质安全的金融服务,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存款利率,在储蓄吸引力方面更有优势;此外,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布局服务网点,开办贴近中老年群体的金融和反诈知识宣传课,为客户派发暖心生活用品,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等,真真正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是王健和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2021年10月,王健带领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队伍前往庙镇万安村开展党建活动,并举行了结对帮扶捐赠签约仪式。“每逢年节,我们常组织员工带着慰问品,到村里看望孤寡老人和困难户。”两年来,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万安村在困难户帮扶、党建联建、村容改善和疫情防控等领域密切交流协作,把结对帮扶落到了实处。今年4月,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又与堡镇堡北村签约,让更多群众成为结对帮扶工作的受益者。

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职献策

加入区政协以来,王健积极发挥自己“地气很强”的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反映群众呼声,在建言献策中融入自身思考,为崇明产业、民生领域带来了实在的改观。

近年来,崇明民宿产业方兴未艾,岛内不少农户近水楼台,岛外各路人马携资赶来,一批层次丰富、亮点独具的各类农家乐、民宿乃至乡村酒店纷纷涌现,为推动乡镇产业振兴带来无限机遇。然而,风潮之中,也包含一部分资金并不充裕、经营经验和专业知识比较匮乏的业主,其创业创收的诸多决策有待商榷。作为解决小微创业者困难的专家,王健经常能接触到这类业主,便暗暗担心,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万一风险累积爆发,他们将难寻退路。还有一部分业主,趁着产业向上势头不错,“浑水摸鱼”,提供水准较低、收费畸高的服务,败坏了整个产业的口碑和竞争环境,这同样引起了王健的注意和担忧。因而,经过实地问询和多方比较,王健就规范引导崇明民宿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不少条款得到职能部门进一步采纳落实。

在走访农村过程中,王健注意到,许多村民仍在使用罐装液化气,且在灌装、转运、使用等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新式钢瓶、推广统一配送、未来管线送气在内的综合性建议。针对城镇地区老年居民上下单元楼行动不便的情况,王健经过实地走访,对老楼加装电梯的必要性和阻碍有了深刻理解,据此建言献策,协商推进相关改造工程推进。

作为一位银行阵线的“老兵”,王健还成为了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一员,承担起监督资金使用、排除合规风险等职责。担子更重,王健却从不推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和我的专业能力,能让家乡崇明发展得更好,老百姓日子更上一层楼。”

记者:朱远哲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陆海华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